近段时间,柳州有两名市民分别利用互联网平台找来维修人员,对卫生间补漏,结果完工后却被收费近万元,他们因此怀疑自己遭到了商家套路。
8月28日,柳州市柳城县的张女士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一则“卫生间漏水免砸砖”的广告,正为家中厕所地面渗水问题苦恼的她一下就被吸引了,立即拨打了短视频中的电话,和商家取得了联系。不久,商家派出的修东西的人就来到了张女士家。对方称,通过灌注胶水,无需打开瓷砖就可解决渗水问题。张女士询问工价,听到对方说只需65元的胶水费用,便让他们开工了。
2个小时后,补漏工作完成。不料,结算时维修工人却称,共用去胶水75公斤,按每公斤130元计算,总费用9800元,优惠后就收9500元。张女士一听傻眼了,“不是说打胶水总共65元吗?”她认为对方是欺诈,便拨打了12315投诉。
12315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展开调查,发现当事双方在维修前没有签订维修协议,也没有通过微信或短信对维修费用进行约定,且双方在维修前和维修过程中也没有沟通清楚,都存在过错。后经调解,双方达成协议,参考市场维修价格,张女士支付给工人维修费用总共3000元。
无独有偶。8月10日,融水县市场监管局也接到了类似的投诉。何女士投诉称,她房子的2个卫生间漏水,在网上请了一名修东西的人前来打孔灌注胶水,最后结算费用时被告知要支付将近1万元。何女士感觉被套路了,在网上搜索了一下,发现跟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还不少,于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。
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发现,何女士虽然与修东西的人签订了一份施工合同,上面有维修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,并约定了使用的胶水价格为每公斤176元,但完成2个卫生间补漏所需的胶水用量并未注明。施工当天,何女士看到维修人员灌注了两大桶(50多公斤)胶水到卫生间地板时,就感觉自己可能会被“坑”。期间,何女士要求该师傅停工,但师傅以“注入的胶水量不够起不到防水作用”为由拒绝了。最后,她只能无奈买单。
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醒消费者,在进行房屋防水补漏等大项施工时,要选择持有《营业执照》、有固定门面的商家,如事后有消费纠纷可找到商家进行维权。同时,要提前约定好实施工程的方案、材料及验收标准、收费金额等重要事项,做好事前事后的拍照留证工作,并保存好相关消费凭证,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